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雁”作为一种象征意义,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雁”来描绘各种情境、情感乃至哲理,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以“雁”字开头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文化韵味。
家书抵万金——《旧唐书·李密传》
释义: “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新婚别》,原句为“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去上国,谁忍顾草莱。”此句意在表达对远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而一封家书的价值竟然能够与万贯财富相提并论,可见其珍贵,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亲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通信手段的重要性。
雁过留声——《庄子·逍遥游》
释义: “雁过留声”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句诗借“雁”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意境,即无论多么渺小的事物,在时间的长河里都可能留下自己的痕迹,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即使微不足道的事迹,也能留下深刻的影响。
雁阵排空——《北冥有鱼》
释义: “雁阵排空”出自《庄子·逍遥游》,原句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此处“雁阵排空”则用来形容群体中的个体协同合作,形成壮观景象,这个成语强调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也常常用来赞美那些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人们。
雁影孤飞——《楚辞·卜居》
释义: “雁影孤飞”出自屈原的《卜居》,原文为“恐纤云不收,银汉倾泻,渭川晚变,露华凉乍起。”此句通过描写天空中孤雁的身影,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壮美的氛围,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或描述一个人形单影只的状态。
雁序星移——《列子·说符》
释义: “雁序星移”出自《列子·说符》,原句为“日月如流水般运行,星辰像雁群一样排列有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之间既紧密相连又各自独立的特点,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等,暗示着它们的动态平衡。
雁落平湖——《西厢记》
释义: “雁落平湖”出自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原句为“你休要梦相随,待把瑶台琼树,一枝折赠君看。”这句诗描绘了梁红玉在江边送别张生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惜别之意。“雁落平湖”在此意指一对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场景,常用于表达恋人间的深厚情谊。
雁行成阵——《三国演义》
释义: “雁行成阵”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句为“将军若不是河北刘玄德,便是江东孙仲谋。”这句话虽然并非直接提到“雁”,但它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英勇姿态和团队精神,暗含了“雁行成阵”的含义。
雁过留声——《世说新语》
释义: “雁过留声”出自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著的《世说新语》,原句为“夫鸟之翔也,犹人之行也,时进则远,时止则近,今夫鸟之飞翔,犹吾兄弟之言也,其言未至,其影已到矣。”这句话通过比喻来解释言语传递的意义,即话语虽未到达目的地,但声音已经传遍四方,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信息传播迅速且广泛。
雁塔题名——《全唐文》
释义: “雁塔题名”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寄左省杜拾遗》:“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里借用“雁塔题名”的故事,形容人们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这个成语后来也被用作形容人渴望取得显著成就。
雁行鸿渐——《世说新语》
释义: “雁行鸿渐”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后成为成语,原句为“人行步趋,马走驰骤,皆谓之‘鸿渐’,然行步趋趋,马亦难于疾速也。”这个成语比喻人在行动上的谨慎小心和稳重,常用来形容人的处事态度。
列举的“雁字打头”的成语,每一条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家庭亲情、自然景观还是历史故事,这些成语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邃性,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不妨尝试使用这些充满诗意的语言,让我们的对话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