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顽字相关的成语
纠结不脱
出自《史记·李斯列传》:“秦之失在于此:由名之累也,人或以恶言陷之,以其求名过其实,故常困于君。”后比喻事情缠绕在一起难以解开。
不知所措
出自《论语·子路》:“子曰:‘汝则有言,予未得而闻诸夫子也。’子路率尔对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后形容受窘或发急。
好高骛远
出自《汉书·霍光传》:“今欲开其生面,俾(bǐ)见前王之道,非好高鹜远,欲遂其志耳。”
心安理得
出自《庄子·逍遥游》:“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后指心满意足,认为合理正当。
沉溺其中
出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器,形端乎器,质端乎天。”后来引申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思维僵化
出自《左传·昭公七年》:“昔我先君文王,居丰镐之间,六卿咸荐康叔于周室,而康叔弗受,亦惟思思厥初,不敢忘职,是以能终保封土之地而不失厥职。”
囫囵吞枣
出自《庄子·外物》:“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者也。”
养尊处优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随波逐流
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十拿九稳
出自《韩非子·五蠹》:“凡攻城野战,兵众散亡,不可复致,则举国之内的士吏无不危惧而相告语也。”
与顽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理屈词穷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到秦国,在途中被秦穆公的父亲秦穆公用马驾车,因为马蹄打翻了酒杯,酒洒在身上,公子重耳就用马鞭打秦穆公,这时,秦国的大臣们都指责公子重耳,公子重耳却说:“我是为了国家才这样做,不是故意的。”
振振有词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名叫张仪的人,他常常口出狂言,甚至说要改变天地,让黄河改向西流,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疯子。
呕气填膺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人叫冯谖,他每天晚上都在床上大声咳嗽,声音响亮,连睡意都没有,让人感到十分奇怪,后来,有人告诉他说这是他的痰积聚在胸口,无法排出,因此咳嗽不断。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个大臣叫廉颇,有一次他得罪了一个将军蔺相如,导致自己失去了职位和荣誉,后来,蔺相如主动请求廉颇道歉,并且跪在地上接受他的道歉。
颜面扫地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大夫叫做晏婴,有一天他去见鲁国的一个贵族,这位贵族很生气,因为他认为晏婴是在羞辱自己的家族,结果,晏婴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表示愿意为鲁国做更多的事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欲盖弥彰
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大夫叫管仲,他曾经犯下了一件严重的事情,但后来却想通过其他手段来掩盖自己的过错,结果反而更加暴露了自己的错误。
与顽字相关的历史事件
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北伐中原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北伐中原,最终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地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割据的时代,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权更迭,直到隋唐时期才重新统一。
宋辽金元
宋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王朝并存的时期,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征。
明清盛世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它们各自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繁荣稳定期,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这些顽字四字成语和成语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能从中汲取力量,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