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学而知之”与“生而知之”相对,是关于知识获取方式的重要讨论这里的“学而知之”,意指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获得知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源自论语·述而据传,孔子在探讨知识的来源时,认为“生而知之”是最高的境界,意味着某些人天生就具备某种知识或。
生而知之是指天生就具备某种知识或智慧对“生而知之”这个词汇进行详细解释如下1 “生而知之”中的“生”指的是人生人出生,而“知之”则是指具有知识明白某种事物或道理这个词连在一起使用,强调的是一个人不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或经验积累,而是天生就具备某种知识或智慧2 在古代。
意思是有人通过学习而知道答案 完整句子“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全句翻译为有人生来就知道答案,有人通过学习而知道答案,有人在被问题难住之后通过思考,得到解决后知道答案。
解释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先翻译第一句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读解这是。
生而知之天生本能的知性,天赋天才学而知之通过刻苦学习获得知识不学而无知意思平时不愿意学习什么都不懂,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不为无知而羞,要为不学而愧。
译文#160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很多,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而得到的 #160 #160 孔子这段话像是在回答这样的问题#160 #160 #160 “夫子,您是怎样获得这么高的成就的”#160 #160 #160 孔子自述他不是生而知之的 #160 #160。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篇第9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钱穆先生说“生来就知道的,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